發布時間:2025年5月12日下午2:00
發布地點:市行政中心惠風廳
發布主題:“優化護理服務,守護人民健康”政策解讀
發布人員:程逸文 常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韓小云 常州市護理學會理事長
主 持 人:王 鵬 常州市委宣傳部外宣處(新聞發布處)處長
發布會主席臺
發布會現場
王 鵬 常州市委宣傳部外宣處(新聞發布處)處長
【王鵬】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歡迎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衛生健康工作事關群眾健康福祉,常州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近期,常州市衛健委推出一系列舉措優化護理服務,促進護理工作更好滿足患者需求。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常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程逸文女士、常州市護理學會理事長韓小云女士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
首先請程逸文副主任作發布。
程逸文 常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程逸文】
各位媒體朋友:下午好!
今天是第114個國際護士節,在此向全市廣大護理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常講,“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工作服務于人的全生命周期,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隊伍是衛生健康戰線的重要力量,對實施健康中國建設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新需求,我市持續壯大護士隊伍,截至2024年底,全市注冊護士總數達20817人,較“十三五”末增長了19.92%,每千人注冊護士數達3.87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護士占60%,重癥監護、腫瘤、傷口造口等25類專科護士1805名。持續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創新護理服務模式,如市一院“靜霞護理”將人文關懷理念融入患者護理服務全過程,市二院開設家庭式一體化產房(LDRP),市七院開展“常青樹 暖夕陽”老年友善品牌。加強護理學科建設,培育市級重點護理團隊10個、孵化團隊6個。2024年選派10名護理骨干赴海外研修,學習國際護理前沿技術。持續補齊護理短板弱項,增加婦兒、老年、康復、中醫等領域護理服務供給,發展社區和居家護理、安寧療護等服務,提高護理可及性。
今年是實施國家衛生健康委《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關鍵一年,我們將“優化護理服務,守護人民健康”作為核心目標,聚焦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護理服務需求,推出一系列優化護理服務,促進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提升患者的獲得感、舒適感、安全感。
一、居家護理預約足不出戶。建設全市統一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常享護理”,為全市居民提供執業護士上門居家護理服務和護理專家線上咨詢服務。通過線上點單、線下服務的模式,讓專業優質的護理服務,走出醫院,走進患者家中,護士一鍵接單,居民在線支付評價,有效解決患者及家屬的奔波之苦,真正實現護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首批13家醫療機構入駐“常享護理”平臺,上線護理人員664名,發布 “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37項,統一收費價格,統一服務規范,統一質量監管。
二、門診護理助力老年就醫。二級以上醫院實施80歲以上老人門診就醫“零等待”,重點解決老年人就醫流程不熟悉、等候時間過長、數字鴻溝等問題。通過設置敬老專區,優化信息系統,開展陪診服務等方式,在門診(不含急診)掛號、就診、檢查、繳費、取藥等關鍵環節為80歲以上老年提供優先服務。由門診護理人員、志愿者等專門隊伍負責接待、協調、問詢等。
三、服務規范促進護患交流。常州市護理學會組織專家編印《常州市護理服務規范指引(第一版)》,通過禮儀規范、溝通規范、案例展示,培訓指導護士主動加強溝通交流,及時觀察患者反應,關注患者需求,給予指導幫助。通過護理服務過程中的細心照護、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提供有溫度的護理,增進護患信任,和諧醫患關系。
四、專科門診提升護理特色。醫生門診偏向于醫療診治,護理門診則是對患者的全過程管理,利用護理專業知識,對患者進行評估、監測、治療、護理,同時開展健康教育。在我市已開設靜療護理、傷口造口護理等25類147個護理專科門診基礎上,新增開設安寧療護等護理專科門診10個以上,新增培訓專科護士250人以上,護理門診出診護士達480人以上,提供專科特色的連續性護理服務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五、智慧護理賦能服務升級。通過電子病歷系統與物聯網對接,實現護理記錄實時同步,智能質控,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借助智慧輸液監測系統、智能床墊生命體征監測系統、嬰兒防盜系統、可穿戴設備等,提升用藥安全,實現生命體征動態監測,重大手術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加速康復。探索人工智能+護理服務場景應用,讓科技更有溫度,讓服務更有精度。
護士用專業守護生命,用愛心撫慰創傷。我們呼吁全社會給予護士更多理解支持,我們要用一個個具體暖心的措施建立更為安全、更具支持性的工作環境,助力護士職業發展,關注護士身心健康,保障護士福利待遇,宣傳護士優秀事跡,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護士的良好氛圍。
謝謝大家!
【王鵬】
感謝程副主任的發布,下面請媒體朋友就關心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舉手示意。
新華網記者現場提問
【新華網】
剛剛提到的“互聯網+護理服務”適用于哪些人群?市民可以在哪里申請?請問市衛健委在規范互聯網護理服務、保障人民群眾護理需求方面解決了哪些難點問題?謝謝!
【程逸文】
我市的互聯網+護理服務,主要服務以下幾類人群:一是出院后仍需提供醫療護理的患者,如出院后居家標本采集、肌肉注射、關節功能恢復指導等;二是高齡或失能的行動不便老年人,如留置更換導尿管、鼻飼等;三是孕產婦、新生兒等特殊人群,如母乳喂養指導、催乳通乳、產后康復、新生兒測黃疸、新生兒沐浴、撫觸等;四是需要專科護理的人群,如氣管切開護理、傷口護理、疑難造口護理、PICC導管護理等;五是需要中醫護理服務的人群,如拔罐、刮痧、耳穴等,六是臨終患者居家安寧療護。
市民可通過“我的常州”APP、微信搜索“常享護理”小程序或者通過各家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入口在線預約護理服務。網上預約后,會匹配就近護士提供上門服務,市民也可選擇自己信任或熟悉的護士。
我們通過建設統一的“常享護理”平臺,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務的入口。同時依托常州市護理學會重新梳理了相應的服務項目和人員資質,發布了《常州市首批互聯網+護理服務內容及收費標準(2025版)》,確定了互聯網+護理由服務費、交通費、耗材費組成,統一收費標準。對護理服務規范、醫療廢物處置、護理記錄書寫都明確了監管要求。概括來說,通過“統一服務項目,統一服務規范,統一服務價格,統一服務質控,統一服務客服、統一服務品牌”等,為群眾提供安全、放心、便捷、高效的居家護理服務。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希望廣大市民提出意見建議,我們積極優化改進。
新華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新華日報】
剛剛聽到我們常州在關心護士隊伍成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護士還有參加海外研修的機會。想請韓理事長介紹一下,我們在護理隊伍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韓小云 常州市護理學會理事長
【韓小云】
加強護理交流與合作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要求深入開展與國際及港澳臺地區間護理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優化護理服務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發展壯大護士隊伍,加強人才培養培訓,提高護理服務能力。
為了加快我市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根據《常州市“龍城強醫”工程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啟動了護理人才海外研修項目,經個人申報、單位推薦、資格初審、專家評審等程序,我們資助10名護理人員赴海外研修。截至目前,已有6人學成回國。主要到英國倫敦大學附屬醫院、英國倫敦國王大學醫院、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附屬哈默史密斯醫院等機構,研修時長3個月。通過這項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拓展了護士專業的寬度。通過走出去,讓護理視角從病區的醫療照護拓寬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臨終關懷等。例如市二院開展的臨終關懷、淋巴水腫治療等。二是延伸了護理專業的深度。 在老齡化社會,如何發揮專科護士的專業特長,做好慢病個案管理,注重生命的長度,更要注重生命的韌度。例如市一院開展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個案管理模式等。三是提升了護理專業的職業榮譽感。發揮了點帶面的推動作用,一燈明而萬路明。6名護士回國之后,共開展學習交流講座10次,各單位紛紛將國外所學在本地開花結果,如常州衛校開展了“以團隊為中心的學習”(Team Based Learning,簡稱TBL),其創新性地整合了PBL、小組討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個人表達、團隊協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培養更加多元、更加符合臨床護理的需求。市一院開展了循證護理項目管理、手術安全文化建立等。
市衛健委組織了市級重點護理團隊的評審,共產生了10個市級重點團隊,6個孵化團隊,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政策和資金支持,提升護理專科整體水平,加強護理人才梯隊建設。另外,在護理學會層面,我們還將組織開展市級專科護士培訓、護士長專項培訓、高質量發展培訓等,為護理各級人才的培訓提供途徑。
常州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常州日報】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快,老年人護理需求也日益增加。請問程副主任,常州在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方面有哪些新的實招?謝謝!
【程逸文】
今年我們推行80歲以上老人零等待就是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的一項舉措。截至2023年末,我市戶籍人口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達28.53%,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達3.99%。以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例,平均每天就診的8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300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針對老年人就醫“找不到、用不了、等不及”,我們在二級以上醫院全部實施80歲以上老年人門診就醫“零等待”這項惠民舉措。我們一是設置敬老專區,在醫療機構門診大廳、候診區等設置“敬老休息專區”,方便老年人診間休息。二是就診優先流程,在就診、檢查、繳費、取藥等環節的叫號系統中,自動識別80歲以上患者,在排隊界面以“愛心標識”提示老年患者優先級,提供“兩平診、一敬老”優先服務(叫號系統如有80歲以上老年人排隊,兩個正常就診患者后排一個80歲以上老年患者,動態調整隊列)。三是伴醫陪診服務,鼓勵醫療機構組織由門診護士、導醫或志愿者組成的專門服務團隊,為沒有家屬陪伴的80歲以上老年患者提供伴醫服務,陪同掛號、就診、檢查、繳費、取藥等。門診護理是集分診、醫療護理知識講解、宣傳、調解、治療和護理操作于一身的綜合性工作,它在門診醫療運行中起主導作用。在實施80歲以上老人零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門診護士隊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讓這項惠民舉措落到實處,更有溫度。
常觀APP記者現場提問
【常觀APP】
我看到,目前很多大醫院都設有專科護士、護理門診,我家門口的醫院也有專門指導糖尿病用藥的護士,想了解一下這些專科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是怎樣體現專業性的?謝謝!
【韓小云】
專科護士最早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是指在某一特殊或專門的護理領域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專長的專家型臨床護士。不僅是臨床護理提供者,還承擔教育、科研、管理及跨學科協作等職責,現已成為全球護理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并且在臨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專科護士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一是臨床指導者,對于較為危重的患者,她們經驗豐富,承擔起指導下級護士的責任,例如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實施的氣道護理師-專科組長-床位護士三級查房制度,就是通過呼吸專科護士來幫助使用呼吸機的患者評估膈肌的肌力,是否有肺不張等,通過膈肌鍛煉,體位管理等技術幫助患者盡快脫機,從而康復出院,讓肺炎不再成為老年重癥患者的終點。二是高級實踐者,把先進的技術在科內進行推廣,最終惠及患者,例如傷口濕性愈合理念,原來90年代換藥的時候,結痂的傷口在換藥的時候通常會很痛,揭開紗布的時候還會再次出血,但是專科護士將國外濕性愈合的理念帶回推廣后,換藥的時候不僅不會疼痛,濕性的環境還促進傷口的愈合。現在,我們的傷口造口護士已經是全院疑難傷口多學科門診的重要成員,臨床醫生在碰到比較復雜的不需要手術處理的傷口,通常都會轉診給更專業的傷口造口專科護士。三是健康教育者,這方面尤其成果顯著的是糖尿病專科護士,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至關重要,例如常州市兒童醫院建立的“控糖工作坊”,聚焦兒童糖尿病全生命周期的血糖管理,專為兒童糖尿病及其家庭打造的科學控糖健康管理平臺。四是健康傳送者,專科護士在基層護理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健康主動送到老百姓身邊。例如金壇二院整合各學科護理專業團隊優勢,成立了多學科護理團隊,建立了由護士為主導的跨學科健康團隊,每兩周開展一次社區健康行;武進四院成立5個專科護理小組,特別是靜療護理門診2020年開設以來,服務兩千余人次,為周邊老百姓提供了便捷和優質的護理服務;武進五院呼吸內科作為市基層呼吸科(慢阻肺)市級孵化中心,醫護人員成立“肺常健康”團隊,更好的服務當地廣大慢阻肺病患者;經開區橫山橋人民醫院推出上門產后訪視護理服務,由專業醫護團隊提供“一站式”貼心服務。
【王鵬】
由于時間關系,本場的提問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感興趣的問題,請與市政府新聞辦聯系。
感謝程副主任和韓理事長,謝謝各位記者朋友。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