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年12月25日(周三)上午10:00
發布地點:溧陽市融媒體中心新聞發布會廳
發布主題:全力打造平臺 全溧兜牢底線——溧陽市“全溧助”智慧救助平臺正式上線
發布人員:丁 紅 溧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沈黎敏 溧陽市民政局局長
楊志文 溧陽市民政局副局長
主持人:楊志文 溧陽市民政局副局長
發布會主席臺
發布會記者席
楊志文 溧陽市民政局副局長
【楊志文】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我市“全溧助”社會救助平臺以及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是溧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丁紅,溧陽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沈黎敏。我是溧陽市民政局副局長楊志文。
社會救助是民政部門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市民政局以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為主線,以“溧即助”社會救助工作品牌為牽引,接續推出系列創新舉措,推動社會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轉變。尤其是聚焦“全面覆蓋、全時響應、全量救助”,在常州市范圍內率先建設“全溧助”智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通過科技賦能切實加強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讓社會救助服務更加精準、更有力度、更具溫度。首先,請丁副市長做相關情況介紹,大家歡迎!
丁 紅 溧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丁紅】
各位媒體朋友: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系民生、連著民心。今年以來,我市緊緊抓住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統籌多部門推進“全溧助”智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探索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讓兜底保障政策更好惠及每一位困難群眾。
經過前期整合銜接、平臺對接、數據匯聚、調試、試運行等階段,近日,“全溧助”智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順利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平臺通過科技賦能強化多部門數據比對、完善監測預警機制,有效破解了社會救助資源分散化、政策碎片化、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實現全市各類救助保障對象“一網通查”和動態監測,充分發揮了社會救助“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功能作用,推動了分層分類、精準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具體而言,平臺推動社會救助工作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轉變:
(一)實現邊界延伸,群體覆蓋從“在冊對象”向“潛在對象”拓展。監測范圍從原先的低保、特困等兜底保障對象延伸到各類潛在風險對象,覆蓋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病重殘兒童、失親困境未成年人、生活困難重度殘疾人、失獨對象、困難職工、慈善助醫助學對象等20類群體,綜合匹配數據量達10萬條以上,監測對象達2.9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比例由原本的不足0.7%提高到3.7%。
(二)實現反應前置,救助方式從“事后救助”向“事前預防”轉變。一是一戶一檔精準畫像。通過多部門信息綜合,繪制低收入群體精準畫像,涵蓋基本身份信息、落實保障情況和受救助情況等多種信息,在信息平臺中形成“一戶一檔救助鏈”,有效避免救助遺漏或重復救助。二是精準預警主動發現。重點打造主動預警功能,將風險提示推送到相關主管部門,各部門第一時間開展線下入戶調查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救助保障政策。目前設計的6種預警情形主要包括:因病返貧預警、因病致貧預警、身份疊加預警、新增重殘預警、交通事故預警、主勞力去世預警。通過建立“線上+線下”的聯動預警機制,強化主動發現和精準識別,切實增強困難群體的抗風險能力,有效防范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安全風險。
(三)實現機制協同,服務鏈條從“多重單線”向“綜合閉環”發展。以強化救助實施中的部門協同機制為重點,打造覆蓋我市民政、衛健、醫保、教育、殘聯等多部門救助保障對象的綜合數據池,目前,平臺已覆蓋11個部門,集成低保、醫療、教育、就業等32項救助幫扶類政策。通過打通數據鏈條,精準獲取困難群體的多維需求,一體推進重點人員、重點群體的及時干預、精準救助、綜合幫扶,實現了部門聯動和對不同救助對象的分類施策、按需救助,推動“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溫暖貼心”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健全。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平臺功能,健全“線上預警+線下響應+資源鏈接+結果跟蹤”全鏈條工作機制,構建“一屏觀救助”“一網全溧助”的智慧綜合救助格局,使認定對象更加精準、動態監測更加及時、預警信息更加科學;同時不斷深化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用更加精準、多元、溫暖的救助幫扶措施,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
【楊志文】
感謝丁副市長的詳細介紹。下面請媒體朋友就關心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舉手示意。
常州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常州日報】
請問市民政局作為履行社會救助工作的主要職能部門,是如何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
【楊志文】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下面請沈局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沈黎敏 溧陽市民政局局長
【沈黎敏】
感謝記者朋友的關注和提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救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群眾對社會救助工作也給予了更多的期待。關于做好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工作,我們是從三個層次來考慮的,首先是要“把人找出來”,把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找出來,納入動態監測體系當中。除了暢通低收入人口自主申報的渠道之外,還要發揮部門間“大數據比對”和基層工作人員“鐵腳板摸排”作用,進村入戶摸排,線上線下相結合,及時主動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然后是確保“應救盡救”,按照低收入人口的困難程度分層、根據困難類型分類,提供針對性的救助幫扶措施,充分發揮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的作用,將專項救助范圍進一步擴大,由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拓展至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形成“梯次緩坡”,借助“梯次緩坡”能夠實現專項社會救助精準覆蓋。最后是完善動態監測對象階梯式救助圈層,我市依據民政部三個救助圈層劃分,擴大第三圈層救助范圍,科學化、精準化提供分類救助服務。“第一圈層”為低保、特困對象;“第二圈層”為低保邊緣家庭;“第三圈層”為支出型困難家庭對象和其他救助對象。明確了對“第一圈層”高度重視、對“第二圈層”密切關注、對“第三圈層”持續關心的總體思路,實現部門聯動和對不同救助對象的分類施策、按需救助。“第一圈層”重點防范安全風險,對所有散居特困對象、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殘失能獨居對象和失獨家庭中的失能重病對象等10類1314戶風險較大的特殊困難對象實施“生活場景實時監測”,通過安裝紅外線報警、緊急報警等設備,實施“設備預警+線上呼叫+線下上門”的綜合風險防范,確保“第一圈層”監測對象在發生安全風險后能夠及時得到上門救助。“第二圈層”重點防范邊緣化、沖擊道德底線風險,對救助對象進行常態化入戶和需求跟蹤分析,依托第三方專業力量,分別實施生活照料、心理疏導、情感關愛等滿足個體對象不同需求的服務型救助,幫助困難對象更好地融入社會,獲得更優質的良性發展空間。“第三圈層”重點防范致貧風險,密切關注“次貧困圈層”對象的實際生活狀況,建立支出型困難家庭定期動態監測機制,通過臨時救助、多部門聯合救助等方式,有效防止貧困“惡化”。
揚子晚報記者現場提問
【揚子晚報】
剛才提到的“全溧助”智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是如何實現主動預警、主動發現的?
【楊志文】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楊志文】
依托“全溧助”智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統籌規劃包含大額醫療支出、交通事故、雙重身份疊加、家庭主要勞動力去世、新增重殘人員五個場景在內的主動預警體系,我們大力推進醫療預警的落地落實,在大額醫療支出預警場景中,我們協同市醫保局,將全市醫療救助對象中,年度醫療支出個人自付部分超過10000元的對象確定為“因病返貧”預警對象,將全市醫保參保對象中,年度醫療支出個人自付部分超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且滿足一定條件的對象確定為“因病致貧”預警對象,并將兩類預警數據通過大救助平臺按月推送至鎮(街道)。鎮(街道)在接收到預警信息后,會將數據分配至所轄村(社區)并指導工作人員進行上門走訪,隨后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救助,有效提升了基層主動發現、主動救助的精準度。目前,我們正努力通過每季度分析通報機制,提升基層對各類預警信息的處置水平,進一步做好主動救助、精準救助。
在日常工作中,鎮(街道)和村(社區)的工作人員登錄大救助平臺后,可以查詢到所轄范圍內特殊困難家庭的電子檔案。打開電子檔案,首先,工作人員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這戶家庭已經享受到的各類救助項目,比如低保救助、臨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等;其次,工作人員可以查詢到這戶家庭的各種基本情況,比如住房、殘疾、醫療支出、社保、網格走訪等;然后,如果這戶家庭近期發生大額醫療支出、交通事故、家庭成員去世、新增殘疾等情況時,系統會自動進行提示;最后,工作人員根據電子檔案對該戶家庭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并制定日常走訪計劃,并針對具體情況協同各方力量實施綜合幫扶。
新華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新華日報】
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已提升至每人每月1040元,請問最低生活保障金是怎么發的?低保家庭除了補助金外,還能享受哪些福利?
【楊志文】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楊志文】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護線。按照中央和省市低保制度有關規定,低保金實行補差發放。原則上按照低保標準與家庭人均月收入之差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家庭月低保金=(月低保標準-家庭月人均收入)*保障人數。低保家庭中有以下特定家庭成員,其本人可以增發一定數額的保障金:低保家庭中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單獨生活的居民、歸僑居民,其本人每月按低保標準的20%增發保障金;退役軍人按照低保標準的50%增發保障金。
最低生活保障金實行社會化發放,通過銀行等代理金融機構,直接支付到低保家庭的賬戶。代理金融機構會在金融賬戶發放明細中注明“最低生活保障金”字樣。低保保障金按月發放,每月10日前發放到位。
低保家庭除了能享受到維持基本生活的救助金以外,還按規定享有醫療、教育、住房等5個方面專項救助待遇。主要有:一是享受醫療保障部門提供的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全額補貼,醫保報銷比例都有一定的優惠待遇;二是享受教育部門提供的教育救助,學前教育補助每生每年3600元;小學、初中補助每生每年分別1500元、2000元。高中補助每生每年2000元左右。三是享受住建部門提供的住房救助,公租房補貼、危房改造都會優先滿足低收入家庭。四是享受水、電、氣的減免優惠政策,用水量每戶每年84立方米以內免費;用電每戶每月15度以內免費;天然氣每戶每年150立方米以內免費。五是享受臨時價格補貼。當物價上漲達到啟動條件時,啟動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按時足額發放臨時價格補貼。
【楊志文】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需要了解的內容,會后請與我聯系。感謝大家對民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