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常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常州市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實施方案)》《常州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不斷推動政府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為深入實施“532”發展戰略,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
(一)持續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將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兩級黨校(行政學院)年度培訓計劃之中,組織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領域、全覆蓋培訓輪訓。市委理論中心組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市委組織部、市司法局、市委黨校聯合舉辦“常州市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暨領導干部法治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圍繞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調整設置宣傳陣地,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加大宣傳研究力度。
(二)不斷加大法治政府建設謀劃推進力度。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會議,聽取2023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情況,研究我市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綱要(2023-2027年)》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市政府常務會議先后聽取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重大行政決策、市政府立法制規等工作匯報,并審議相關制度文件。連續兩年將“法治建設提升工程”納入全市“532”發展戰略年度重點工程(項目),全面實施法治服務保障新能源之都建設、服務保障“兩湖創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出臺法治保障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若干措施。法治服務保障新能源之都建設的經驗做法被省委快報、中央依法治國辦簡報錄用。
(三)全面壓緊壓實法治建設責任。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把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集體學法12次,切實將法律法規的條文規定轉化為依法行政的行動自覺。進一步加強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工作,推動全市三級黨政機關等2355名“一把手”進行專題述法,鐘樓區、市交通運輸局、晉陵集團在市委依法治市辦全體人員(擴大)會議上現場述法并接受評議。加強法治督察,出臺《常州市法治督察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將法治督察納入市委巡察,制定《法治工作巡察清單》,在十三屆市委第八、九輪巡察期間,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等單位開展法治專項檢查。接受省委依法治省辦對我市法治建設綜合督察,并進行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建立法治督察與行政檢察監督、行政執法監督協同銜接機制,受到最高檢應勇檢察長批示肯定。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全年審計提出建議240余條,推動被審計單位建立健全規章制度30余項。
二、高質量立法制規,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一)不斷提升立法質效。制定《立法協商工作辦法》《專家參與立法工作規定》,積極開展立法協商。進一步加強各領域立法供給,聚焦新業態新領域、基層治理、統籌發展與安全等重點領域實際問題,探索“小切口”“小快靈”立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常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等4件地方性法規草案,完成《常州市機動車停車設施管理辦法》等5件政府規章立、改、廢及后評估工作。
(二)深入推進重大行政決策工作。及時公布《2024年度常州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嚴格履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等法定程序。召開市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會議,組織開展法律顧問智庫成員業務培訓,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和智庫成員作用,為政府法律事務提供法律意見34次。
(三)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出臺《常州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嚴格合法性審核,對《常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細則》等6件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和65件政策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加強備案監督,對轄市(區)政府和市級部門報備的27件行政規范性文件,逐件進行形式審查和實質性審查。開展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文件清理工作,共排查梳理市政府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政策措施文件1180件,清理市政府規章2件、政策文件4件。
三、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開展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組建市數據局和市大數據集團,建設政府運行智能協同體系。目前,“數字政府統一登錄門戶”已接入全市各級部門業務系統179個,“常治慧”APP已集成應急等8個部門10類高頻應用。以國家、省部署的29個“一件事”為重點,一體推進“一件事”落地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專欄上線江蘇政務服務網常州綜合旗艦店;線下依托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置“高效辦成一件事”專窗。建成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遠程虛擬窗口市級窗口和區(縣)級窗口。持續豐富“網上辦”“自助辦”“掌上辦”服務場景,集成440項免證辦業務,匯聚37類企業和自然人電子證照實現自助查詢下載。開展“我陪群眾走流程”“政務服務體驗員”工作,持續完善幫辦代辦、“好差評”、延時服務等工作機制,切實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
(二)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出臺《常州市2024年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5.0版)——“常享辦”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實施“對標一流改革行動”“五大環境提升行動”“一城一品標桿行動”“品牌建設創新行動”四大營商環境優化行動。制定2024年全市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開展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有效率、可預期的法治環境。落實法治保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規范政企溝通渠道,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綜合查一次”“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優化創新行政管理方式。
(三)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印發《知識產權保護操作指南》《企業知識產權涉外維權指引》,成立全國第三批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2024年建設重點企業知識產權創新服務站8個,實現全市64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商業秘密“體檢”全覆蓋。構建集調解、仲裁、審判為一體的“一站式”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建成全省首家新能源企業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受到時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政法委書記劉建洋同志肯定。常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被四部委聯合表彰為成績突出集體,連續五年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表揚。國家級標準化試點數量、省標委會落戶數量、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籌建數量全省第一。
四、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貫徹中央關于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推進市級行政執法隊伍改革,進一步理順職責、整合力量、減少層級,提高行政執法質效。優化調整下放鄉鎮(街道)的執法職權,高質量完成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編制試點任務,全面推開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開展試點鄉鎮(街道)實地評估,優化調整全市鄉鎮(街道)賦權事項目錄。
(二)持續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扎實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和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2024年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專項監督和中期評估工作。印發基層監管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會同市紀委監委開展基層監管執法問題專項治理。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出臺全省首部涉企行政檢查規范性文件《常州市涉企行政檢查辦法》,推動涉企檢查備案系統上線運行,涉企行政檢查同比下降30%。聚焦重點執法領域和鎮域綜合行政執法,評查行政處罰案卷700余份。編發《常州市首違不罰指導案例》,推進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工作。加強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管理,持續舉辦“如山講堂”,提升法治隊伍專業化水平。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被評為2023-2024年度全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重大案件辦案單位。
(三)完善突發事件應對體制機制。深化預案體系建設和應急演練,印發2024年應急演練工作計劃,確定全年舉辦市級24項演練、轄市(區)級79項演練的工作任務。開展“保安全、護穩定”重大事故隱患集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整治“危污亂散低”點狀問題企業1850家。深化“廠中廠”綜合治理,從源頭上解決“廠中廠”企業管理無序、良莠不齊等突出問題。
五、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完善基層綜合治理
(一)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法治宣傳合力不斷增強,通過“有請大律師”“今朝有說法”等平臺,聯動開展系列普法活動。調整常州市地方性法規宣講團人員,開展非遺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動,7件作品入選省非遺法治文化優秀作品庫。開展“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利用百家“法治直播間”“法治大講堂”等載體,開展講法活動4100余場次。全市中小學生參與“學憲法講憲法考法律”活動獲得全國一等獎1個、省特等獎1個、一等獎6個。深化電信網絡詐騙綜合治理,電詐全周期防范治理做法獲得時任副省長、公安廳廳長李耀光同志批示。我市3個單位和5名個人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通報表揚為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個人。
(二)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組織基層突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開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優化非訴服務提升行動,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98.63%。補齊基層法治建設短板,完成全市24個法治薄弱村(社區)排查整治。深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系統治理,推動智帆未成年人專門教育學校建設。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在全省首創行政復議容缺受理機制,建成“云上復議”平臺實現線上調解,創新開展“上門式”行政復議巡回聽證,行政復議糾錯率6.8%,實質性化解率21.4%。
(三)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建設“常州法律服務創新園”,在常州“政企通”上建成“法治服務”專區,打造線下“常州市涉企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落實江蘇新能源爭議仲裁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打造“蘇新仲”常州涉外仲裁品牌。指導推動29家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室)完成提檔升級。出臺“龍城法服”公共法律服務移動平臺管理規定,升級打造“龍城法服”2.0版。改造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站點33個,累計服務群眾近11萬人次。部署開展2024年法治惠民實事項目,評選法治惠民實事項目30個。
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常州市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還需進一步加強,與業務工作結合不夠緊密,推動學習成果轉化為法治政府建設的實際成效還需進一步深化;二是行政執法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還不夠嚴格,部分行政處罰決定未進行說理或者說理不充分;三是基層法治工作力量配備不足,基層綜合執法隊伍能力建設仍需不斷加強。
七、下一年度的主要安排
(一)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組織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培訓,進一步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深入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轉化為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政府的生動實踐和具體成效。
(二)持續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推進落實本市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要點,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各部門法治政府建設均衡發展。開展“一規劃兩方案”實施評估和新一輪編制工作。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優化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三)持續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完成《常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地方立法,發布《常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標體系》,制定《2025年全市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實施全市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提升行動。推進數字常州建設,持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
(四)持續強化重大行政決策和規范性文件管理法治化水平。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科學化規范化,加強合法性審核和備案審查能力建設,不斷提升行政規范性文件質量和實施效果。
(五)持續健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體系。貫徹實施新的行政復議法,推進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強化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
(六)持續提升法治督察實效。加強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等部門協作配合,推進落實法治督察納入市委巡察,完善法治督察與行政檢察監督、行政執法監督協同銜接機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